“目前,合美医药涉及肿瘤、免疫疾病领域的3个I类新药项目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计划最快2023年获得上市许可。”天津合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英伟向记者讲述了近期公司的药物研发进展。
天津合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美医药”)是由归国新药研发专家张和胜博士在天津港保税区创建的新药研发公司。自成立以来,合美医药保持高速成长态势,新药研发进展迅速。在位于天保智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的合美医药研发中心,记者了解到,合美医药拥有药物设计研究室、药物化学研究室、分子药理和细胞药理实验室、药代动力学实验室、药效学实验室、制药工艺研究室和制剂实验室、实验动物房等,形成了完整的首创药研究链,产品管线已有十多个,并陆续进入临床研发阶段。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合美医药承担国家和天津市政府资助的多项医药类研究课题,目前拥有国内外专利100多项,在研1类新药项目十余项。
“在新药研发上有所成绩,离不开政府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支持。”合美医药副总经理陈英伟说。
天保智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坐落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区域,以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紧密围绕区域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加速器的双擎驱动产业运营新模式。天保智谷现已成为集科技人才集聚与培养、科技成果孵化与培育、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为一体的生物科技产业专业化集聚区。
目前,天保智谷企业入驻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入驻率约95%,园内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市级孵化器、知识产权工作站、知识产权特色园区等服务平台。园区集聚吸引了生物制造业及相关企业达65余家,其中3家上市公司、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瞪羚企业、15家雏鹰企业,2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包含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四大子产业,产学研销氛围逐步形成,企业间的生态循环逐步建立。”天保智谷负责人张冬向记者介绍,作为区内生物医药专业化产业运营载体,天保智谷为入孵企业从机制、政策、产业、配套、服务等各方面做好服务,建立“放心选、省心驻、精心育、安心留”的升级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区域运营商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园区产业资源集聚、提升园区企业活力,为园区企业提供合作交流窗口。并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包括公共实验室、试验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共享应用等公共研发服务,同时为园区企业提供基础仪器共享服务。
去年,天保智谷迎来一位“重量级”企业——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作为恒瑞医药的全资子公司,天津恒瑞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肿瘤诊疗一体化药物研发转化平台,拥有药物合成、抗体研发、药剂开发、药物分析、临床前评价实验室、回旋加速器和多个GMP生产车间。“我们对实验室及生产产房的要求较高,在建设前期,保税区管委会相关部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园区的产权方天保基建也从实地出发,为我们‘量身定制’了现在的生产厂房和实验室。”谈起园区服务,天津恒瑞副总经理丰树元,赞不绝口。
“随着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入驻,各类大型科研设备、实验平台等专业设备也不断进入园区,对园区内的用电负荷、实验平台、环境提升等硬件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张冬表示,为进一步满足园区内企业需求,更好地承载区内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来,天保智谷投入350多万元用以完善园区配套。“我们多投入一些,园内企业就可以减少一些重复投入,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做研发促发展。”
在距离天保智谷不足两公里的西七道32号,4.3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伫立于此。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实验室内,研究员蔡韬及团队成员正在进行“人工合成淀粉”的后续研究。
去年9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学家们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这一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新的技术路线。被国内外领域专家认为这“不仅对未来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创新生产力。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所现有研发队伍约千人,其中在职职工4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领域带头人85%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在生物医药、化工产业、纺织、发酵等领域与20多个省市200余家企业以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多种模式达成合作,涉及企业合作项目和转移转化成果300余项,申请专利运营率达25.3%,授权专利运营率44.5%。依托研究所建设的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获科技部批准为“生物技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相邻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工地现场一片火热建设景象,工地上1600余名工人紧张忙碌着最后的建设收尾工作。可以预见,这儿将成为一片生物研发与创新的热土。据悉,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后,将汇聚百余个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合成生物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业被称为全球制造业的新风口。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提出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绿色低碳、生物安全等为优先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生物经济将在人类健康、绿色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安全等方面将形成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潜能。
天津港保税区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全力推进生物制造谷建设,实施“平台沃土”计划,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创园区+创新企业”多层次创新载体。作为生物制造谷两大载体平台类项目之一的生物制造产业园项目已于近日主体建成封顶。
近两年,天津港保税区将生物制造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产业发展迅速,构建从实验室—产品—市场的创新链条,初步形成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成果迸发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集聚了GE医疗、瑞普生物、正天医疗、纳通防护、华鸿科技、华大基因等一批生物制造产业重点企业。今后,保税区将以海河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持续放大“生物制造谷”吸附效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做强生物制造产业链创新链,实现集群发展,为天津建设成为全国生物制造产业集聚高地贡献力量。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