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关注 > 正文
不负岁月静好“滨城”精彩可期 “滨城”复工复产复学街头见闻随想
2022-10-12 08:10:35 来源:津滨网 编辑:

美丽“滨城” 未来可期

清晨,一轮红日从渤海湾畔冉冉而升,阳光掠过港湾,再次抚照2270方千米这片辽阔的“滨城”大地,在彻底告别半个月的“静默”与“安寂”之后,人们陆续走出家门,或有序排队核酸检测,或早餐铺里喝上一口清香四溢的豆浆,咬上一口嘎嘣酥脆的煎饼果子,或驱车缓行在上班途中,或匆匆奔走在求学路上……“鸡犬相闻”,喧嚣又现,久违了,还是那个岁月静好、充满着火气息的“滨城”!

2022年国庆节,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特殊国庆,节前,一场汹汹而来的新冠疫情让“滨城”笼罩在“疫霾”之中,也打乱了无数“滨城”人的假期计划。设立风险区、“静默”区……一时,让日里喧闹的“滨城”变得静寂下来。此时,人们才发现,往昔看似凡无奇的生活却也是那般的“岁月静好”、让人流连。

狭路相逢勇者胜!身体里不乏奋斗基因的“滨城”人迎疫而上,果敢决绝,快速出击,打响一场全民动员的抗疫阻击攻坚战。广大抗疫指挥员、医务工作者不眠不休,奋战在抗疫一线,与疫魔“兵不血刃”、殊死较量;新区领导、机关干部闻令而动,心怀百姓,夙夜在公,线上线下紧锣密鼓指挥调度,或下沉一线,身先士卒,争当表率;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风雨无阻,克难攻坚,社区核酸检测、服务居民勇挑重担;广大服务部门、爱心企业,勇于担当,倾力保障,让城市运转顺畅,让居民生活无忧;广大居民安心居家,配合防疫,以小我之力汇聚起全民战“疫”的磅礴力量……艰苦努力终于迎来“疫霾”散去,生产生活恢复如常。

趁秋色正好,家住新港新开里小区70岁的齐先生一早就赶奔新港公园,去放飞自己的“心爱”——一只“金鱼”风筝。放线、拉线,“金鱼”在微风中徐徐升起,老人看着,笑着,欢喜得像个年轻人。因为疫情,他已有一段时日未拾起这个风筝宝贝儿,今日再度放飞,别是一番舒畅。在老人眼中,他放飞的已不止是一只风筝,更是压抑已久的心情。

偌大公园内,游客熙来攘往,或三五成群,兵乓球台上切磋球技,或公园散步,或含饴弄孙,尽享秋日美好时光,好一处幸福图景。惟有公园一角公厕入口处,不停滚动播报的防疫宣传广播,不时提醒人们,疫情防控须警钟长鸣。

公园里还多了复工后工人们的身影。来自河南郑州的小刘,正挥舞铁锹,抛撒胶粒,和工友紧张奋战在健康步道施工现场,他们身后,一条千余米的彩色步道已蜿蜒伸展至远方。

在紫云公园,48岁的市民刘女士专程从新港赶来拍风景,喜欢自拍的她感叹,是疫情阻碍了她外出的脚步,疫情一过,她便急不可耐穿行于“滨城”各大公园,用手机拍下秋景,留下最美的青春回忆。“明天我还计划去河滨公园!”她说。

在海门大桥、海河外滩、解放路金街……伴随复工复产复商脚步提速,城市车辆往来穿梭,逛街游客显著升温,“滨城”得以再现往日城市活力。

疫情也给更多“滨城”人上了一堂“防疫课”:防控无小事!这不,老家大连在滨海开出租车的陈师傅,这两天对乘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请戴好口罩,上车请扫码。陈师傅来“滨城”四年,此前一直做行进口汽车生意,凭借聪明勤奋,他赚得来滨海的第一桶金,后买房安家落户在滨海。疫情影响,生意受阻,他临时开车跑起出租。“风雨之后,必会是彩虹!跟老家比,滨海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这是我坚定留下来的重要原因!”他说。对于未来,他满怀信心。

“国有难,必兴邦”,“城有难,必励其志”,一场惊心动魄的战“疫”过后,“滨城”这座开放之城、奋斗之城、创新之城,正在积蓄和汇聚起新的迸发之力,更多的人相信,“滨城”未来一定更加精彩可期!

守护“岁月静好”从小事儿做起

生活的“岁月静好”要建立在疫情防控的绝对安全之上,面对无孔不入的新冠“疫魔”,防疫决不是儿戏,我们每一位“滨城”人决不能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决不能做疫情防控失守“木桶效应”的那块“短板”!看似繁琐的戴口罩、扫码、验码、公共场所排队保持安全距离、及时洗手消毒,注射疫苗,科学防范……其实,是保证每一位“滨城”人安全健康有序生活的最基本前提。守护“岁月静好”,让我们从防疫点滴小事儿做起!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