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关注 > 正文
重建一座仿古城门和城墙,塑造山水之门、人文之门、开放之门
2021-05-31 08:05:49 来源:重庆晨报 编辑:

朝天门是重庆的城市符号,也是重庆历史的坐标。如今,这里正通过治理提升工程,迎来提档升级。

5月30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朝天门广场,发现已使用23年的朝天门正式被拆除。未来,这里将重建一座仿古城门和城墙,再现老重庆巴渝雄关的恢宏气势。

作为重庆两江四岸改造提升重点工程,全新的朝天门将采用仿古风格设计,不仅将重建朝天门城门,周围的城墙也将再现。

现有“朝天门”建于1998年

作为重庆亲水必去地的朝天门,曾是无数重庆市民和游客感受两江交汇的难忘之地。当你沿着石梯而下,从一个门洞里穿过的时候,是否注意到头顶城门框上,写着“朝天门”三个红色大字。

没错,这就是可能被你忽略的“朝天门”,它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23年时光。

据渝中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现有的“朝天门”是199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的。23年来,朝天门迎接了一拨又一拨重庆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见证了朝天门片区的巨变。

这个“朝天门”,有一大两小3个“城门洞”,可以直通朝天门广场顶层,再登石梯进入朝天门大门。它的下方是长达700米,共有128步的护岸阶梯,整个梯道由8万块混凝土砖堆砌而成,呈环江扇形与广场相互衬托。

在过去23年的时光里,这个默默矗立的城门,代替在大火中焚烧一尽的朝天门老城门,向人们展示着“朝天迎圣”的美好祝福。

右侧的“城墙”已被拆除

5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朝天门广场,两江四岸核心区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项目施工现场正在此地。

目前,整个工地已被施工挡板围住。在朝天门的城门所在地,可以听见里面传出工程机械发出的轰鸣声。面朝朝天门右侧的“城墙”已经被拆除,拱门上方“朝天门”三个红色大字还依稀可见。

“未来,新的朝天门看起来还不错。”在朝天门广场顶层,游客张先生看着施工挡板上的设计图说。在他看来,相较于目前版本的朝天门,未来建成的新朝天门将更像是古城门,“有历史感,也很震撼!”

两江四岸核心区“一号工程”

去年12月31日,作为两江四岸核心区的“一号工程”,两江四岸核心区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开工,标志着两江四岸核心区进入了全面加速实施阶段。

两江四岸核心区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包含朝天门广场段、洪崖洞段、东水门段,总长2.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27.4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2.8公顷),总投资28亿元。

项目将实施朝天门广场、码头、2.4公里消落带的生态治理和品质提升,同步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打通洪崖洞-朝天门-东水门(湖广会馆段)分别在180和196标高处5-7米的步行系统,观光电瓶车可无障碍通行。

激活朝天门广场下6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成为市民、游客文化休闲、消费的地标性公共区域;恢复朝天门码头、磨兜码头、民国新码头和大梯道,梳理现状码头泊位,将14处泊位调整为6处,打造开敞的沿江岸线。

“入城仪式”开启美好一天

根据去年5月印发的《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实施方案》,到2025年,重庆将两江四岸核心区基本建设成为传承巴渝文化、承载乡愁记忆的历史人文风景眼,体验山环水绕、观览两江汇流的山水城市会客厅,拓展经济功能、开启未来发展的商业商务中心区。

其中,聚力打造朝天门片区,建设展现山川宏伟壮阔、连接人与自然的山水之门,建设开启重庆悠久历史、承载商埠记忆的人文之门,建设引领重庆通江达海、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开放之门,打造“行千里·致广大”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塑造“山水之门”,运用中国传统江河护岸智慧,优化现状生硬的混凝土台阶,逐步恢复消落区生态自然驳岸。塑造“人文之门”,“重庆朝天门广场”题字、“零公里”地标、朝天门缆车等历史遗存将被保护。塑造“开放之门”,改造朝天门广场下部建筑空间,以民生公司轮船为原型,利用功能性趸船建设重庆航运博物馆。

此外,还将研究策划朝天门“入城仪式”,重点围绕城门意象、入城形式、入城时间等方面深入研究,集中展现山城历史人文特色,以特色船笛声开启山城美好一天。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