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产业园,可年产240颗小卫星;火箭产业园,可年产20枚火箭。火箭、卫星,批量生产,制造、组装、联控联调,在相邻的两个园区内完成。
武汉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随着汉产卫星、汉产火箭陆续投产,武汉航天产业初具规模,一座航天新城在长江北岸崛起。
火箭园加快建设,4枚火箭蓄势待发
5月13日,新洲双柳航天大道北侧,武汉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内,在我国首条智能化卫星生产线上,下线了第一颗“武汉造”卫星。这里,可以年产240颗1吨以下的小卫星。
航天大道另一侧的火箭产业园内,四枚快舟火箭蓄势待发,其中包括一枚被命名为“新洲号”的汉产快舟火箭。“新洲号”快舟火箭,是首枚真正意义上的汉产火箭——它的组装、调试都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内完成。接到“新洲号”发射指令后,它将在火箭产业园装箱、运抵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搭载一颗商业卫星发射升空。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是我国首个商业火箭产业园,园区一期工程2020年建成,快舟火箭总装总调项目已经投产,具备年产20发火箭能力。
据介绍,已经投产的火箭产业园一期,建有综合厂房、总装测试中心和综合楼等。今年,火箭产业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补充建设了辅助厂房和数字化生产线,加快火箭的批量化生产,还会增加液体发动机、液体火箭等研发功能,下半年可望投入使用。
22个航天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
5月13日,武汉航天产业基地增添商业航天新军——22家国内知名企业携22个商业航天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与新洲区政府签约,投资总额80亿余元。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短短3年多时间,基地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8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成型,被列为“十四五”湖北省“四大重点基地”、武汉市“965六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新洲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洲区围绕商业航天领域开展大招商,大批上下游配套项目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快速集聚,形成以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为基础,以卫星平台研制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为特色的完整产业链。
据悉,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内首个商业火箭产业园一期2020年建成,快舟火箭总装总调项目已经投产,具备年产20发火箭能力;国内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行云天基物联网项目测运控中心投入使用;武汉卫星产业园今年5月13日投产,建成国内首条智能化卫星生产线,卫星生产步入批量化生产时代。国家级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基地磁电项目今年将建成。航天智慧应用、神舟船舶、科虹特种钢、宙通科技、鼎甲软件、繁星动力等一批科创型、成长型项目陆续开工。基地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授牌微小卫星商业发射与应用技术国家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被科技部授牌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工作站)。
新洲区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遵循新发展理念,按照东部产业核心区、中部商务中心区、北部生态创新区和西部产业配套区梯次开发,重点发展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在“十四五”末建成千亿产值航天产业基地,打造一座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航天新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