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关注 > 正文
从“铁公基”到“新基建” 赋能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怎么干?
2020-09-21 10:43:49 来源:人民网 编辑:

今年,中央多次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一时间,“新基建”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4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新基建”的发展方向被标定:重点聚焦以5G基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是围绕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

从“铁公基”到“新基建”

新基建引起高度关注,其实除了国家的战略规划,更因其比传统基建多了一个“新”字而与众不同。它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区别于传统基建围绕人和物发展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等为例的固定资产,“新基建”是围绕数字发展计算和联接等为例的软硬件信息网络。

产业界如何在新基建的洪流下抓住发展机遇,赋能政企加速迈入数字世界,获取数字经济红利?5月2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问道》栏目播出了对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就新基建相关问题展开的专访。专访过程中,侯金龙分享了对“新基建”的思考与实践以及华为云与计算能为未来打造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数字世界做些什么。

我们知道,传统基建是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铁公基”,其特征是资金投入大,刺激总需求,能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现在,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我国基建重心已经从“铁公基”转向以新兴技术为代表、将触发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基建。与“铁公基”相比,侯金龙认为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一、“新世界”,从物理世界过渡到了数字世界;二、“新动能”,云、AI和5G与传统经济的结合,引发化学反应,加快数据流动,带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新要素”,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云、AI和5G成为先进生产工具;四、“新服务”,云、AI和5G使能千行百业,提升生产效率,带来产业转型和智能升级,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新服务广泛推广和普及;五、“新模式”,政务、医疗、教育、零售等行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传统IT转移到云上,改变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新基建成撬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杠杆

新基建浪潮来临,全社会都在切实经历着科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此次抗疫之战,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危机处理、经济复苏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新基建正在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然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痛点,如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不敢转”等等。面对数字化转型,企业亟需提质、增效。

侯金龙认为,新基建正通过云、AI、5G等新技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释放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提质”方面,三联虹普作为一家专注于合成纤维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生产中的数据采集的频度是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随着合成纤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工操作已是困难。结合华为云EI技术,机器采集的频度可以达到秒级、毫秒级,实现更实时、更精准、更柔性的控制;在“增效”方面,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使用基于Atlas 200的智能运检方案,实现了输电线无人巡检,远程可视化检测,使得人工效率提升5倍以上;疫情之下,协同办公平台也让众多企业通过“云办公”“云签约”等无接触式工作模式跨越空间障碍,实现无时延的流畅沟通,从而让企业运营显著实现“提质、增效”。

侯金龙表示,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新基建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云、AI和5G是新型基础设施的三要素,是数字经济的发动机。当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云、AI和5G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将会带来新的变化和新的机会,释放新的红利,从而驱动产业变革,赋能社会、行业及企业数字化建设。

“新基建”将会有力推动实体经济与云计算、AI、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各行各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升级,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使其具备高质量增长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云、AI和5G等技术与传统经济要素叠加融合,将带来经济效率提升,经济体量指数级倍增。

赋能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怎么干?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未来20年数字经济时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华为正发挥自身在技术、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新基建”的建设队列之中。

为推动新基建发展,帮助政企快速走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侯金龙介绍,华为云与计算业务会聚焦在计算、云、AI和数据基础设施四个领域。首先,算力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引擎,计算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科技基础。算力的核心是芯片,华为在芯片领域的积累已经超过十年,致力于把鲲鹏和昇腾打造成新基建的算力底座。其次,华为聚焦打造最适合政企客户的混合云,可以说,华为云是政企上云的最佳路径。再次,AI在企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为聚焦普惠AI,让更多人和企业能够享受AI带来的好处。最后,华为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各行业实现数据存储智能化、管理简单化和价值最大化,推动各行业拥抱数字经济。

计算既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也是一个助推器。目前,华为已与广大企业、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将鲲鹏、昇腾、云和AI与各地应用和场景结合起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华为已经与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江苏、湖南等地区的合作伙伴签署协议,成立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开展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合作;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推出了5年15亿美金的“沃土计划2.0”,支持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等。

对于“从长远来看,如何发展新基建”问题,侯金龙也给出了他的看法。首先,他认为需要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多样性、易获取、绿色、经济的算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推进产业数字化,把云、AI和5G引入传统行业,融合创新,使能行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第三,加快政企上云,支持政府和企业上云,提升办公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业务增长。最后,人才是每个产业的根本,通过市场开放牵引生态建设和人才培养。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积极在数字经济领域布局,意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导权。而产业革命的发生,则依赖于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因此,由云、AI、5G为三要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