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伴随“六稳”“六保”的各种相关措施落地,相关的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多项经济数据呈现“暖意”,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复工复产逐月改善。
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重点省市“六稳”情况通报会商机制视频会议,调度十余省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六稳”任务落实进展着重分析落地堵点难点,各地积极调研谋划,部署下一步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目标。
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开始发起全年攻坚冲刺。
重点领域加大政策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要求守住 “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我国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释放经济运行稳步复苏的信号。下半年经济政策路线图已然明晰,接下来要在“六稳”“六保”落实落细方面再加力,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让纾困措施直达基层。
日前,国家发改委调度北京、上海、湖北等十多省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已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实施效果,着重分析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各省市建议,要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地,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稳住市场主体。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今年以来,国家各部委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多管齐下,攻坚克难,迎战风险,赢得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税务总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税费政策,确保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
金融监管部门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今年上半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已达50%以上,全国有2360多万家小微企业能拿到银行贷款。
海关总署统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今年以来,已先后出台外贸稳增长10条措施并制定50条具体任务清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外贸基本盘。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针对这一庞大群体,业内人士指出,一系列保市场主体政策将持续落地见效。调查显示,政策惠企率最高的4项政策分别为“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允许企业延长申报纳税期限”“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减免税费”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吸纳就业补贴、稳岗补贴、职工技能培训补贴”。
随着各级政府“六稳”“六保”政策措施的落地,效果明显显现。业内认为,民营企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地方密集会商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地方层面,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以来,各地也开始陆续召开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并密集会商部署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
从各地召开的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六稳”“六保”仍是下半年各省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其中,促销费成为重要的一环,稳企业扩内需也成为各地征战经济下半场的“重头戏”。另外,还有超过10个省份提出了抓好大项目建设,做好稳投资,并积极谋划下半年稳增长措施,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河南出台《河南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稳投资、强招商、促消费等为措施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辽宁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狠抓中央部署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尽早开工投产、达产见效。
广西表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力量打好三次产业达产增产、“五网”项目建设、提振消费、“三企入桂”、稳外贸稳外资、稳企保岗“六大会战”。
云南提出,要千方百计稳投资、扩内需,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投资项目落地实施效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和“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近日,湖北还印发了《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启动疫后重振“十大工程”,提出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十大工程”滚动项目库项目达4572个,估算总投资约2.3万亿元。
专家指出,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指明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标方向已经明确。当前,地方正全力冲刺经济下半场,多管齐下加快经济恢复,特别是扩大内需市场。投资加力仍是各地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下半年,立足“六稳”“六保”,抓好投资尤其是新基建投资非常关键,这不仅关系到稳增长,还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速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