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关注 > 正文
生态环境部:国家空气质量预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0-06-02 13:31:50 来源:人民网 编辑:

2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发布会,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在会上表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全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覆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及部分区县,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和省级基本具备7 ~ 10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准确率达到80%以上。

柏仇勇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十三五”期间陆续出台了关于监测网络建设、监测垂改、提高数据质量等三个文件,基本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基础能力明显提高。全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达5000余个,覆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及部分区县;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总数达1.1万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布设全国土壤监测点位8万余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区县和土壤类型。

二是运转效能明显提高。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国家全面上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205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全面推行采测分离模式,1436个国控气站和1881个国控水站均由国家统一委托运维,从体制机制上有效保证了监测与评价的独立、客观、公正。加快培育和规范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全社会已形成由3500余家机构、约30万从业人员所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才队伍。

三是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保真”与“打假”两手抓,形成覆盖气、水、土、固体废物、生态遥感等多个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200余项,基本满足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管控标准的监测需求,构建了“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并有效运转,严厉打击监测违法行为,确保监测活动有章可循。

四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围绕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四项专项行动,初步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和联合会商机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和省级基本具备7 ~ 10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准确率达到80%以上,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坚持“监测为民、监测利民、监测亲民”,以城乡空气、饮用水源、农用地土壤、环境噪声等为重点,扎实开展民生监测,每年发布《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实时公开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全国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支持多种渠道便捷查询,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和出行参考。老百姓从“盼温饱、求生存”,到“盼环保、求生态”,从“出门看天气”,到“出门看空气”。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仍面临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够、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数据质量仍需提高、保障力度依然不足等问题。”柏仇勇谈到,“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监测责任体系,巩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格局”;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完善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一张网”;三是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体系,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守数据质量“生命线”;四是建立健全评价应用体系,强化综合分析、追因溯源、预测预报、成效评估的全链条核心支撑;五是建立健全综合保障体系,筑牢生态环境管理“顶梁柱”基石。(记者 余璐)

关键词: 生态 空气质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