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滚动 > 正文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省赛成功举办
2023-10-23 10:45:56 来源:今日热点网 编辑:

须弥芥子,数字如海。10月14日—15日,2023 年数字科技文化节——第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省赛暨产教联合体大会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成功举行。

(大赛全体专家领导合影)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晓青、武汉科技大学校党委常委胡剑、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龚发云、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社林、AMD大中华区市场经理廖金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孙美华、湖北赛区评审专家、教师代表和参赛学生等200余人出席比赛开幕式。

本次活动由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组委会、“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主办,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承办,AMD、中望软件、惟景三维、泛宇科技、蓝海科创协办。

(现场氛围热烈,座无虚席)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蜂为大赛致辞,他表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从2008年至今已连续参加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参赛学院涵盖了信息、计算机、机械、电子、汽车、艺术与传媒等,已成为校内参赛人数最多、参赛学院最广、获奖数量最多的赛事。多年参赛经历,让学校深切体会到了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重要作用。在这个群英荟萃的赛事中,希望各位选手通过比赛能夯实技术基础、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文化素养,充分开阔知识领域,优化自身综合素质,争做数字化发展的“储备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马蜂致辞)

蔚蓝色科技线条汇聚之时,赛会展便在领导嘉宾的助力之下拉开帷幕。“三赛”为全国 3D 大赛学生赛、教师赛以及“华中数控杯”专项赛,本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以“元宇宙,‘元’创未来!”为主题,分为“数字工业、数字文化、数字人居、元宇宙”四大主题赛道;“两会”为“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大会及“武汉· 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2023年校企供需见面会;“一展”为数字科技文化节元宇宙数字技术与优秀作品成果展。此次“赛、会、展”共有来自全省的41所大专院校的266支参赛队伍,共508名参赛学生,252 名老师,16家参展企业,合计1146人参加。

(大赛启动)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晓青表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的常驻嘉宾且年年成绩斐然,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不可逆转,更加要与教育相链接。湖北省赛落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湖北省各高校搭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操能力,让元宇宙技术与行业的产学研融合走上了升级路。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晓青)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紧随数智时代浪潮,发挥学院自身科技教育优势,积极与各大院校、高新企业保持密切交流,构建了全面发展、精良高效的人才教育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理论实践两手抓,精准谋划人才发展方向,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为武汉产业一线输送数万名数字工匠,助力企业乘风而上。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比赛现场)

在第七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襄阳站)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学院大三学生龙堃和同学一起利用3D技术设计制作出一款电动越野车,获电动组全国一等奖第三名。在此次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赛之中,他们再次披甲上阵,在群英之间角逐荣耀。“在这次比赛中,评委提出了关于我们越野车稳定性的问题,也让我们有效地查漏补缺。我们学到了专业的答辩技能,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老师沟通交流。而对于3D建模我们认识更加深刻,不再是拘泥于理论,实操经验更加丰富,也会比之前更加考虑实际工况、实际作用”。龙堃说道。引人瞩目的是,他们还制作了实物的电动越野车,并将其带到了比赛现场,得到了评委的一致称赞。

(龙堃小组设计的电动越野车实物)

“这次比赛让我各方面专业软件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封闭式答辩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冷静自若地应对重大场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赛事准备工作做得真的很好,第一次来这边对学校场地分布不太熟悉,志愿者们积极引领我们去比赛场地,老师们也很细心地解决我们的诉求,耐心宽慰我们,缓解了我们赛前的紧张。”来自湖北经济学院的林洁说道。采访过后,林洁小组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各比赛场地处打卡。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答辩现场)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上下凝心聚力实施赛事工作,全力确保赛事顺利、安全、高质量开展。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将积极学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涌现出的创新思维,积极汲取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与改革经验,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塑造,全力引导广大新生力量投身数字化创新创造实践的时代洪流。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